长沙大事记(远古及三代,-前279年)
2018-06-14
网友
互联网
导读:夏商周时期及以前公元前6000年±(新石器时代)先民在今长沙地域湘江、浏阳河两岸冲积平原上定居,辛勤开发,繁衍生息,形成氏族部落。制作的
公元前6000年±(新石器时代)先民在今长沙地域湘江、浏阳河两岸冲积平原上定居,辛勤开发,繁衍生息,形成氏族部落。制作的石器生产工具和陶器生活用具的工艺,达到一定水平。公元前3000年(新石器时代晚期)今长沙地域已有较大的土著村落出现(今存的长沙县广福乡腰塘遗址面积为1.8万平方米)。原始农业有了发展,渔猎工具大有改进。农业和渔猎成为土著居民的主要的谋生手段。公元前2000年士(夏代)今长沙地域内人口增加,部族间战争频繁。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(商代)江汉以南形成数千个部族,部族酋长运用暴力役使外族人民,其中最大的部族“越”兼并众多族属,史称“百越(粤)”。长沙属“杨越”。▲商代中期,商王朝对江汉以南部族进行多次战争,以今长沙地域为中心的古“青阳国”失国。
▲商代晚期,长沙地域出现青铜冶炼工艺。冶炼铸造的云纹大铙、刮刀、四虎人面方鼎及四羊方尊,均体现越族的文化特色.▲各部族在今湘江、浏阳河、捞刀河相汇的平原地带开始形成以农、渔、猎为主的集市。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1年(西周)长沙地域的青铜冶炼工艺达到较高水平。冶炼铸造的乌纹铜及铜甬钟造型和纹饰,具有浓厚的南方土著文化特点。公元前616年(春秋·楚穆王十年)楚国势力进入江南,对部族多次进行征伐,长沙地域属楚国。公元前323年(战国·楚怀王六年)楚军商务船队出汉水,经长沙入潘水(今耒水),南向鄙(今永兴县)抵兆阳(今广西全州)。公元前285年(楚顷襄王十四年)楚设黔中郡,长沙地域属黔中郡。公元前279年(楚顷襄王二十年)是年流放沅湘的楚三闾大夫屈原,忧国忧民,自沉于泪罗江(旧属长沙府)。▲楚国在今望城县设铜官铸币工场。铜官镇名由此而来。▲楚在今长沙市区修建城邑。(今存古城址在今黄兴路以西,太平街、福胜街以东,坡子街以北,五一西路以南地域内)。古城面积约0.56平方公里。